【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数典忘祖”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原意是指翻阅典籍时却忘记了祖先的姓氏或家谱,后来引申为忘记自己的根本、祖先或历史,比喻对本源缺乏了解或不尊重。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数典忘祖 |
| 拼音 | shù diǎn wàng zǔ |
| 出处 | 《左传·昭公十五年》 |
| 原意 | 翻阅典籍时却忘记了自己的祖先 |
| 引申义 | 忘记自己的根源、历史或传统 |
| 使用场合 | 批评某人不尊重自己的文化、历史或家族背景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二、成语故事(简要)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籍谈曾随同晋国君主出访周王室。在宴会上,周王问起晋国的典籍和宗族情况,籍谈回答说晋国没有相关的记载。周王指出,晋国的祖先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而周王室有详细的宗谱记录,因此籍谈的回答显得荒谬。周王讽刺地说:“你这是‘数典忘祖’啊!”从此,“数典忘祖”便成为批评一个人忘记自己祖先和文化的成语。
三、使用示例
- 他虽然在国外生活多年,但始终不忘自己的根,不像有些人“数典忘祖”。
- 这些年轻人对本国的历史一无所知,简直是在“数典忘祖”。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忘恩负义、背信弃义、忘本 |
| 反义词 | 饮水思源、铭记于心、不忘初衷 |
五、总结
“数典忘祖”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态度的体现。它提醒人们要尊重历史、铭记根源,不要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失去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强调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今天,更值得我们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