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的下一句是什么】“人无信不立”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关于诚信的重要论述。这句话强调了诚信在个人品德和社会交往中的核心地位。那么,“人无信不立”的下一句是什么呢?下面将从出处、含义、延伸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原文出处与上下文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为政》 |
原文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翻译 | 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輗(车辕和车轴连接的部件),小车没有軏(类似部件),怎么能行驶呢? |
二、“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它强调了“信”作为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维系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三、“人无信不立”的下一句
根据《论语》原文,“人无信不立”的下一句应为: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进一步强调了“信”的重要性。
四、常见误传与辨析
在日常使用中,很多人会把“人无信不立”直接当作完整句子,甚至误以为它的下一句是“国无信不兴”或“业无信不兴”。但实际上,这些说法更多是后人对“信”字的引申和扩展,并非《论语》原文内容。
说法 | 是否出自《论语》 | 说明 |
人无信不立 | 是 | 出自《论语·为政》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是 | 同属《论语·为政》 |
国无信不兴 | 否 | 属于后人引申,常见于现代文章 |
业无信不兴 | 否 | 同上,属于现代扩展用法 |
五、总结
“人无信不立”是儒家思想中关于诚信的重要表述,强调了诚信对于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作用。其下一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指出缺乏诚信的人将难以在社会中立足。
通过了解这句话的来源、含义及常见误解,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其文化价值,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之道。
表格总结:
问题 | 答案 |
出处 | 《论语·为政》 |
原文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含义 | 一个人若无信用,便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
常见误传 | “国无信不兴”、“业无信不兴”等为后人引申 |
推荐引用 | 应以《论语》原文为准,避免误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