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网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000字(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热点聚焦   编辑:

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000字,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一):王朝剪影  作为一本想要了解明朝的入门书,这是一套很好的故事集。

2、重要的人物,都在书里。

3、但是,每每读过,总是感觉意犹未尽——对很多人和事的描写,过于简略。

4、  我想看历史,就是看人、看事、看理。

5、这与马未都的历史不可能还原,以及作者强调历史规律,有些相似——历史的真相,是很难追溯的,但历史的道理,是永恒存在的。

6、天下事无新鲜事,发生过的还会再发生。

7、  这套书写人,是很有意思的。

8、像朱元璋,每每要杀人的时候,作者总会写道:“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9、就这八个字,其实朱元璋的很大一部分性格,已经展现眼前。

10、其实这种极端的性格,我是很理解的,年岁日长,越觉得中庸之难;而成大事者,有着一副中庸之态,则更是难上加难。

11、  朱允炆是个好人,也是个悲剧。

12、所谓好人,大概和心软之类的连在一起,但心软似乎也不等于与人为善。

13、朱允炆的削藩,似乎也没有和当年与朱元璋对话时说的那样:先礼劝诸王,不听则惩罚他们;相反,朱允炆不告警而直接下手,并且丝毫不手软。

14、我想,朱允炆是输在了年幼,输在了幼稚。

15、比起朱棣,似乎这位皇帝,更适合当一个与世无争的王爷。

16、  朱棣似乎不是好人,但朱棣是有能力的领导者。

17、自然选择,会选出最适合的物种——也许有些时候有些运气的成分。

18、朱棣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自然比温室花朵朱允炆有战斗力的多。

19、作者对于朱棣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朱棣有两张面孔,对敌人狠,对自己人慈。

20、我想,这种处事方式,似乎十分现代——以自我为中心,有利于自己的,合作;不利于自己的,消灭。

21、从这一点来看,朱棣其实很真实。

22、再反过来看看,越是高位的人,经常越活的自我;而越是普通民众,似乎越来越高尚——而这种高尚,倾向于虚假。

23、  从万历中期之后,内容偏向于无聊。

24、并不是作者写的不好,而是历史偏向于无聊——边境忧患成为常态,却再没有充满想象力而又左右战局的大将;朝中也没有尝试改变的变革能臣。

25、整个帝国,似乎除了党争,就是党争。

26、像极了一出永远没有结局的烂戏,剧情整日不变,只是上台的演员,换了一批又一批。

27、为什么朱元璋、朱棣这样的早期君王,设计的制衡机制,远不如美国那样有效呢?为什么后来,帝权、相权、宦权总是此消彼长,却很难为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呢?我想,差距不在于顶层,而在于底层——明朝的普通民众,是和朝廷没有关系的,只是一群蝼蚁,无论上层如何变,底层变化是不大的;但美国,人民的权力似乎很有力量,至少表面上,还是可以影响政局的(比如通过选举)。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