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什么意思(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022-09-21 22:45:32 来源: 用户: 

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什么意思,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    孔子创办私学,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这一说法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所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3、”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

4、下面列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弟子名单及其简要事迹。

5、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

6、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7、闵损 ,字子蹇(闵子骞),以字广为人知。

8、比孔子小十五岁,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

9、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10、冉耕,春秋末鲁国人。

11、字伯牛。

12、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

13、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

14、因恶疾早逝。

15、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

16、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

17、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

18、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19、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20、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

21、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

22、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

23、《冉氏族普》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

24、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

25、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

26、其父不肖。

27、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28、”冉求,春秋末鲁国人。

29、字子有,通称冉有。

30、孔子弟子。

31、以政事见称。

32、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33、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34、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35、宰予,字子我,鲁国人。

36、口才极好。

37、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

38、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

39、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40、孔子耻之。

41、公西舆如,字子上。

42、司马耕,名耕,字子牛。

43、春秋末年宋国人。

44、生年史料无征。

45、《左传》记载他在哀公十四年去齐,去吴,至鲁时死于鲁国门之外,即公元前481年。

46、公西蒧,春秋末年鲁国人。

47、公西氏,字子上。

48、公晳哀,名哀,字季次;一说字季沉。

49、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不详。

50、《史记·游侠列传》说他是“闾巷人也,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51、”据此推测,他出身于平民之家,一生潦倒。

52、家境不富裕。

53、南宫括,名适,字子容,通称南容。

54、又称南宫韬(《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55、春秋末年鲁国人。

56、生卒年不详。

57、《史记》作南宫括。

58、古读“括,适”同音。

59、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

60、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南容三复‘白圭’(三次朗读《诗经》里‘白圭’这首诗),孔子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61、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

62、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

63、孔子说:“长可妻也”。

64、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65、原宪 ,原氏,名宪,字子思,通称原思,亦成原思仲。

66、生于公元前525年,卒年不详。

67、小孔子三十六岁。

68、清静守节,安贫乐道。

69、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

70、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

71、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

72、”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73、宓子贱,姓宓,名不齐,字子贱。

74、春秋末年鲁国人。

75、《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少孔子三十岁”。

76、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77、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

78、春秋末年鲁国人。

79、其年龄“少孔子四十九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80、其籍贯,文献没有直接的记载,但从《论语·雍也第六》来看,应是武城(今之山东平邑县南)人。

81、相貌丑恶,孔子薄之。

82、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

83、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84、”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

85、小孔子四十八岁。

86、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87、言偃,字子游,吴国人。

88、小孔子四十五岁。

89、以文学著名。

90、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91、他当是孔子晚年的学生。

92、孔忠,春秋末年鲁国人。

93、孔氏,名忠。

94、孔忠(《家语》无之。

95、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96、叔仲会,春秋末年人。

97、一说晋人(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郑玄语),一说鲁人(《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98、叔仲氏,名会,字子期。

99、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100、乐欬,春秋末年鲁国人。

101、乐氏,字子声。

102、步叔乘,春秋末年齐国人。

103、步叔氏,名乘,字子车。

104、施之常,春秋末年人。

105、施氏,名之常,字子恒。

106、颜哙春,秋末年鲁国人。

107、颜氏名哙,字子声。

108、秦非,春秋末年鲁国人。

109、姓秦,名非,字子之。

110、左人郢,春秋末年鲁国人。

111、左人氏,名郢,字行。

112、燕伋,春秋末年人。

113、姓燕,字思。

114、县成,春秋末年鲁国人。

115、县氏,名成。

116、字子祺。

117、颜祖,颜氏名祖名襄。

118、句井疆,春秋末年卫国人。

119、句井氏,名疆。

120、奚容蒧,春秋末年卫国人。

121、奚氏,名容蒧,字子皙。

122、公坚定,春秋末年鲁国人(或曰晋人),姓公名坚定字子中(亦说复姓公坚名定)。

123、公夏首,字子乘,春秋鲁国人。

124、孔子弟子。

125、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后处,春秋末年齐国人。

126、后氏,名处,字里之。

127、《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128、公良孺,春秋末年陈国人。

129、公良氏,名孺,字子正。

130、陈国人,贤而有勇。

131、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132、任不齐,春秋末年楚国人。

133、姓任,名不齐。

134、《家语》作任子齐。

135、应亦为笔讹商泽,字子秀。

136、春秋末年鲁国人。

137、商氏,名泽。

138、壤驷赤,春秋末年秦国人。

139、复姓壤驷,名赤,字子徒。

140、(《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141、)颜之仆,春秋末年鲁国人。

142、颜氏,名之仆,字叔。

143、荣旂,春秋末年鲁国人(亦说卫人)。

144、姓荣,字子旂。

145、申党,春秋末年鲁国人。

146、申氏,(《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147、罕父黑,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148、秦祖,孔子弟子,字子南,春秋末年秦国人。

149、石作蜀,春秋末年秦国人。

150、复姓石作,名蜀,字子明。

151、《家语》为石子蜀公祖句兹,春秋末国鲁国人。

152、复姓公祖,名句兹,字子之。

153、(《家语》作公祖兹)生卒年不详。

154、冉季,春秋末年鲁国人。

155、冉氏名季字子产。

156、生卒年不详。

157、公孙龙,春秋末年楚国人。

158、姓公孙,名龙,字子石。

159、《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三岁。

160、生于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卒年不详。

161、曹恤,春秋末年蔡国人。

162、曹氏名恤,字子循。

163、《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

164、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165、冉孺,春秋末年鲁国人。

166、冉氏名孺字子鲁。

167、《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

168、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169、颜幸,春秋末年鲁国人。

170、姓颜名幸(《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幸”作“辛”)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八岁,生于鲁定公七(前503),卒年不详。

171、巫马施,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陈国人。

172、姓巫马,名施,字子旗,亦称巫马旗、巫马期。

173、以勤奋著称,《韩诗外传》卷一载,他为单父宰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使单父治。

174、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鄫伯”。

175、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东阿侯”。

176、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巫马子”。

177、(《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

178、《论语》亦作巫马期)。

179、公西赤,字子华,鲁国人。

180、小孔子四十二岁。

181、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

182、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83、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184、梁鳣,春秋末年齐国人,姓梁名鳣,字叔鱼。

185、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

186、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

187、两年后得子。

188、梁鳣四十二岁才生骢,取名赎字子襄,为曾子门徒。

189、父子皆祀孔庙。

190、汉追子京侯。

191、唐代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梁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千乘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梁子”。

192、有若,字子有,鲁国人,(前515—?)字子有,在孔子弟子中,颜渊被尊称为颜子,曾参被尊称为曾子,有若也被尊称为有子。

193、可见其地位不同一般。

194、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

195、博学强识,雅好古道。

196、长相肖于孔子。

197、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

198、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199、公伯寮,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

200、《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列为孔子弟子,称“公伯寮字子周”,而且名列第二十四,作为孔子的重要弟子加以介绍。

201、漆雕开,名开,《史记·仲尼北子列传》《集解》谓其为鲁人。

202、字子开。

203、《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则云:“漆雕开,蔡人。

204、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

205、”则生于公元前540年。

206、卒于何年,史料无征。

207、高柴,名柴,字子羔。

208、亦称子高。

209、春秋末年卫国人(一云齐人)。

210、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少孔子三十岁”。

211、约生于公元前521年,死于何时未见文献记载。

212、颜无繇,颜路,名无繇(由),字路,春秋末年鲁国人。

213、《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路者,颜回父。

214、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

215、”《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云:“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

216、少孔子六岁。

217、”据此推算,颜路生于公元前545年,卒年不详。

218、商瞿,名瞿,字子木。

219、春秋末年鲁国人。

220、少孔子二十九岁。

221、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222、曾参(前505~前435),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现山东省今济宁市嘉祥县)人,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

223、父亲曾点(曾皙),母亲上官氏。

224、生于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225、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226、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227、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228、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229、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230、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231、曾蒧,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

232、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据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尸子》说)人)。

233、孔子得意门生。

234、以政事见称。

235、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

236、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

237、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

238、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239、卜商,字子夏,卫国人。

240、小孔子四十四岁。

241、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

242、”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243、”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

244、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

245、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

246、”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

247、”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

248、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

249、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250、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

251、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

252、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

253、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

254、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

255、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

256、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

257、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258、狄黑,春秋末年卫国人。

259、姓狄,名黑,字皙。

260、廉絜,春秋末年卫国人。

261、姓廉,字庸。

262、漆雕哆,孔子弟子,春秋末年鲁国人。

263、漆雕氏,名哆,字子敛。

264、(《家语》作侈)伯虔,春秋末年鲁国人。

265、《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266、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通称樊迟。

267、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

268、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

269、孔子以是薄之。

270、子迟曾问"仁"。

271、孔子答:"爱人"。

272、问智。

273、孔子答:"知人"。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