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土星(土星)

2022-09-26 16:36:59 来源: 用户: 

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土星,土星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土星表面也有沿赤道伸展的条纹带,表面被云层覆盖。

2、通过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土星表面也有一些明暗交替的带纹平行于它的赤道面,带纹有时也会出现亮斑、暗斑或白斑。

3、白斑的出现不很稳定,最著名的白斑于1933年8月被英国天文爱好者W·T·海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发现此白斑位于土星赤道区,蛋形,长度达土星直径的1/5。

4、以后这块白斑逐渐扩大,几乎蔓延到土星的整个赤道带。

5、土星极地附近呈绿色,是整个表面最暗的区域。

6、根据红外观测得知云顶温度为-170℃,比木星低50℃。

7、土星表面的温度约为-140℃。

8、由于这颗行星表面温度较低而逃逸速度又大(35.6公里/秒),使土星保留着几十亿年前它形成时所拥有的全部氢和氦。

9、因此,科学家认为,研究土星的成分就等于研究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成分,这对于了解太阳内部活动及其演化有很大帮助。

10、一般认为土星的化学组成像木星,不过氢的含量较少。

11、土星上甲烷含量比木星多,氨的含量则比木星少。

12、 虽然没有土星内部结构直接的信息,但人们认为它的内部结构类似木星,有一个小岩石的核心主要由氢和氦包围着该岩石的核心成分类似地球,但密度稍微大一点。

13、在它的外面有一个较厚的液态金属层其次是一层液体氢和氦,而在最外层是1000公里的大气。

14、现代认为,土星形成时,起先是土物质和冰物质吸积,继之是气体积聚因此土星有一个直径2万公里的岩石核心。

15、这个核占土星质量的10%到20%,核外包围着5,000公里厚的冰壳,再外面是8,000公里厚的金属氢层金属氢之外是一个广延的分子氢层。

16、1969年,一架飞机在地球大气高层对土星的热辐射作了红外观测,发现土星和木星一样,它辐射出的能量是它从太阳接收到的能量的两倍。

17、这表明土星和木星一样有内在能源。

18、后来“先驱者”11号的红外探测证实了这一点,测得土星发出的能量是从太阳吸收到的2.5倍。

19、 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观测到在土星的球状本体旁有奇怪的附属物。

20、1659年,荷兰学者惠更斯证实这是离开本体的光环。

21、1675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发现土星光环中间有一条暗缝(后称卡西尼环缝),他还猜测光环是由无数小颗粒构成。

22、两个多世纪后的分光观测证实了他的猜测,但在这二百年间,土星环通常被看做是一个或几个扁平的固体物质盘。

23、直到1856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论证了土星环是无数个小卫星在土星赤道面上绕土星旋转的物质系统。

24、 土星环位于土星的赤道面上。

25、在空间探测前,从地面观测得知土星环有五个,其中包括三个主环(A环、B环、C环)和两个暗环(D环、E环)。

26、B环宽又亮,它的内侧是C环,外侧是A环。

27、A、B两环之间为宽约4800公里的卡西尼缝,是天文学家卡西尼在1675年发现的,产生环缝的原因是因为光环中有卫星运行,卫星的引力造成的。

28、B环的内半径91,500公里,外半径116,500公里,宽度25,000公里,可以并排安放两个地球。

29、A环的内半径121,500公里,外半径137,000公里,宽度15,500公里。

30、C环很暗,它从B环的内边缘一直延伸到离土星表面只有12,000公里处,宽度约19,000公里。

31、1969年在C环内侧发现了更暗的D环,它几乎触及土星表面。

32、在A环外侧还有一个E环,由非常稀疏的物质碎片构成,延伸在五、六个土星半径以外。

33、1979年9月“先驱者”11号探测到两个新环──F环和G环。

34、F环很窄,宽度不到800公里离土星中心的距离为2.33个土星半径,正好在A环的外侧。

35、G环离土星很远展布在离土星中心大约10~15个土星半径间的广阔地带。

36、“先驱者”11号还测定了A环、B环、C环和卡西尼缝的位置、宽度,其结果同地面观测相差不大“先驱者”11号的紫外辉光观测发现,在土星的可见环周围有巨大的氢云环本身是氢云的源。

37、除了A环、B环、C环以外的其他环都很暗弱。

38、土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的倾角较大,从地球上看,土星呈现出南北方向的摆动,这就造成了土星环形状的周期变化。

39、仔细观测发现,土星环内除卡西尼缝以外,还有若干条缝,它们是质点密度较小的区域,但大多不完整且具有暂时性。

40、只有A环中的恩克缝为永久性,不过,环缝也不完整。

41、科学家认为这些环缝都是土星卫星的引力共振造成的,犹如木星的巨大引力摄动造成小行星带中的柯克伍德缝一样。

42、“先驱者”11号在A环与F环之间发现一个新的环缝,称为“先驱者缝”,还测得恩克缝宽度为392公里。

43、由观测阐明土星环的本质要归功于美国天文学家基勒,他在1895年从土星环的反射光的多普勒频移发现土星环不是固体盘,而是以独立轨道绕土星旋转的大群质点。

44、土星环掩星并没有把被掩的星光完全挡住,这也说明土星环是由分离质点构成的。

45、1972年从土星环反射的雷达回波得知环的质点是直径介于4到30厘米之间的冰块。

46、探测器传回的土星照片让科学家非常吃惊,在近处所看到的土星环,竟然是一大片碎石块和冰块,使人眼花缭乱。

47、它们的直径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只有少量的超过1米或者更大,土星周围的环平面内有数百条到数千条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环。

48、大部分环是对称地绕土星转的,也有不对称的有完整的、比较完整的、残缺不全的。

49、环的形状有锯齿形的,也有辐射状的。

50、令科学家迷惑不解的是,有的环好像是由几股细绳松散的搓成的粗绳一样,或者说像姑娘们的发辫那样相互扭结在一起。

51、辐射状的环更是令科学家大开了眼界而又伤透了脑筋,组成环的物质就象车轮那样,步调整齐的绕着土星转这样岂不要求那些离的越远的碎石块和冰块运动的速度越快吗?这显然违背了已经掌握的物质运动定律。

52、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在起作用呢?这一切仍在探索中。

53、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于2009年10月8日发现土星周围存在一个“隐形”的巨大光环(如图),这个光环可以容纳10亿个地球。

54、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称,该光环平面与土星主光环面成27度倾角,该光环内侧距离土星约595万公里,宽度约1190万公里它的直径相当于300倍土星的直径。

55、可容纳大约10亿个地球。

56、光环由冰和尘埃微粒组成,它们之间的距离如此之大,即使你站在光环上也看不清楚,另外土星照射到的太阳光线很少,光环反射出的可见光更少,令它难以被发现组成光环的尘埃温度很低,仅有-193℃,但却散发出热辐射。

57、NASA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正是捕捉到这些热辐射,才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光环。

58、土星卫星“菲比”的轨道穿越该光环。

59、科学家们认为,光环内的冰和尘埃来自于菲比与彗星的碰撞。

60、光环的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关于土星另一卫星土卫八的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问题。

61、天文学家卡西尼1671年首次发现土卫八,称这个星球一面黑一面白,就像太极符号一样。

62、新发现的光环旋转轨道与土卫八相反。

63、科学家们推测,光环内的尘埃飞溅到土卫八表面上,形成了黑色区域。

64、“长久以来,航天学者一直认为菲比与土卫八表面之上的黑色物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新发现的光环为此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65、”新光环的发现者之一、马里兰大学专家道格拉斯·汉密尔顿说。

66、土星以平均每秒9.64公里的速度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其轨道半径约为14亿公里,公转速度较慢,绕太阳一周需29.5年,可是它的自转速度很快,赤道上的自转周期是10小时14分钟。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