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今日寻隐者不遇中贾岛为什么去寻隐者的原因(寻隐者不遇中贾岛为什么去寻隐者)

2023-09-07 19:30:53 来源: 用户: 

您好,今天小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寻隐者不遇中贾岛为什么去寻隐者的原因,寻隐者不遇中贾岛为什么去寻隐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2、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3、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4、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5、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6、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7、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8、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9、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

10、“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11、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12、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13、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14、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15、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16、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

17、诗贵善于抒情。

18、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19、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20、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21、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22、“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让诗人惘然若失,无可奈何。

23、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

24、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

25、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

26、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

27、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

28、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29、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30、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31、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32、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33、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4、”这一句不但表现出了诗人的惘然若失,更写出了隐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