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互动 >

脂肪纤维瘤形成的原因(纤维瘤是怎么形成的)

2023-02-02 15:28:38 来源: 用户: 

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脂肪纤维瘤形成的原因,纤维瘤是怎么形成的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纤维瘤(fibroma)多见于皮下,生长缓慢,一般较小、边缘清楚、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可以推动。

2、若混有其他成分,则成为纤维肌瘤、纤维腺瘤、纤维脂肪瘤等。

3、纤维瘤、尤其是腹壁肌肉内的硬纤维瘤(desmoid)可恶变,应尽早手术完整切除。

4、 纤维瘤有以下几种类型。

5、a.黄色纤维瘤:好发于躯干、上臂近端的真皮层或皮下,常起自外伤或搔痒后的小丘疹,肿块硬,边缘不清,因伴有内出血,含铁血黄素,呈深咖啡色,瘤灶若超过1cm、生长较快,应疑为纤维肉瘤变,手术切除须彻底。

6、b.隆突性皮纤维肉瘤:位于真皮层,突出体表,表面皮肤光滑,形似疤痕疙瘩,好发于躯干,低度恶性,具假包膜,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恶性度增高,可血行转移,应尽早切除含足够多正常皮肤和深部相邻筋膜的瘤灶。

7、c.带状纤维瘤:腹壁肌肉因外伤或产伤后修复性增生所成,无明显包膜,宜手术切除。

8、 纤维瘤病是来源于纤维组织的肿瘤。

9、发病率为软组织良性肿瘤的1.37%。

10、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大肌肉,以腹壁的腹直肌及其邻近肌肉的腱膜最为常见,好发于妊娠期和妊娠后期。

11、腹壁外者则多见于男性,好发于肩胛部,股部和臀部。

12、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见。

13、本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外伤、激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14、 纤维瘤病为来源于肌肉、腱膜、筋膜而富于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

15、病理形成为良性或低度恶性。

16、但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有明显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就是顽固多次复发,但极少远处转移。

17、复发率为25~57%。

18、复发时间多在术后1月~1年,甚至可达10年以上,所以这类肿瘤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

19、多次复发,可致病变累及范围更加广泛,而出现不可抑制的生长,侵犯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

20、 镜下见肿瘤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病变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界限,有时将周围组织包括在病变中,核分裂罕见,毛细血管及脂肪细胞较少见。

21、少数复发病例可出现纤维肉瘤的形态变化。

22、 肿瘤位于深部组织,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稍有不适感。

23、生长缓慢。

24、形状不规则或呈椭圆形,其长径与受累肌纤维方向一致。

25、肿瘤的大小与病程长短有关,直径从数厘米到十几厘米。

26、肿瘤周界不清,表面光滑,无压痛,质坚韧如橡皮。

27、与侵犯肌肉的纵向较固定,而横向稍能移动,与皮肤无粘连。

28、巨大肿瘤可影响活动和压迫神经。

29、 瘤体不大,大多位于皮下组织内,生长缓慢,质硬,表面光华,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有一定活动度。

30、主要是外科手术广泛切除。

31、放射治疗和应用激素在个别病例可抑制肿瘤生长,但一般认为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可作为无法手术者的姑息治疗。

32、 一手术要点 本症虽具有多次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但手术广泛彻底的切除,可杜绝复发。

33、 1.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大多数病人术前虽已拟诊为本病,但主要根据术中冰冻切片证实。

34、 2.必须广泛切除 切除范围必须有一定的广度及深度。

35、应该包括肿瘤周围3~5cm的正常皮肤,肌肉、肌腱等组织及其深面一定的正常组织。

36、如肿瘤侵及骨膜或腹膜,应一并切除。

37、如肿瘤包绕着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应作锐分离,必要时可作血管移植。

38、严重掌握截肢及半骨盆截肢的适应症。

39、 3.必须掌握组织移植的治疗手段 肿瘤广泛切除,常造成局部软组织的缺损及重要组织裸露,必须应用组织移植修复局部。

40、反之,只有掌握了组织移植的治疗手段,方能为肿瘤手术根治创造条件。

41、 二修复方法 纤维瘤病广泛切除后,常有肌肉缺损或大血管神经裸露,骨、关节的外露及软骨组织缺损,局部肌皮瓣或肌瓣的修复最为理想。

42、其优点为:①血运丰富,易成活。

43、②操作简便。

44、③立即一次修复缺损。

45、④抗感染力强。

46、⑤组织丰厚,可为良好的衬垫,可起缓冲的作用。

47、⑥旋转弧度较大,便于各方向的转移,若形成岛状肌皮瓣,可达180º的转位。

48、兹将好好部位手术后缺损的肌皮瓣修复方法分述如下: 1.臀部肿块根治术后,常有坐骨神经裸露,髂骨外露,均需较厚的组织修复,可采用阔筋膜张肌皮瓣进行立即转移,其营养血管为旋股外侧动脉的横文,从肌肉的上中1/3交界处进入肌皮瓣。

49、肌皮瓣长宽比例可达15×35~40cm,供区一期缝合。

50、 2.股内侧肿块根治术后,较深的软组织缺损或大血管的暴露时,也可采用阔筋膜张肌骨皮瓣修复。

51、 3.股外侧肿块术后,可应用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其血管蒂为旋股内侧动脉或股深动脉的分支,从肌肉的上1/3进入该瓣,长宽比例为6×24cm,供区一期缝合。

52、 4.腘窝部肿块切除后,常有腘动静脉及腘神经的外露,时有肿物包绕血管神经束,如能锐性分离神经,钝性分离血管,则肢体就能保留。

53、可应用对侧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交腿姿势固定。

54、其血管蒂为腘动脉在膝关节水平分出的腓肠内侧血管,自该肌上极进入肌肉,皮瓣长宽比例可达8×25cm。

55、供区植皮消灭创面。

56、 5.肩胛部好发于大于圆肌肿块切除后,应用下斜方肌岛状皮瓣修复,其营养血管为颈横动脉浅支的降支,皮瓣长宽比例可达10×15cm。

57、供区一期缝合。

58、 6.腹壁肿物切除术后,网织物修补,皮肤缺损少,可直接拉拢缝合;缺损过多,可应用对侧腹壁浅岛状皮瓣修复,加压包扎。

59、..。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