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耻什么意思】“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来在《论语·子张》中提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文子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或学问浅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称为“文”。
其中,“耻”字是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
一、
“不耻下问”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整句成语的意思是:不把向地位低、学识少的人请教当作羞耻。它强调的是一个人虚心求教、不骄傲自满的态度。
“不耻”并不是指没有羞耻心,而是指不认为向他人请教是丢脸的事情。这种态度体现了一个人谦虚好学的精神,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学习和修养的重视。
二、表格解析
成语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子张》 |
原文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词语解释 | 不以向地位低或学识浅的人请教为耻 |
“耻”的含义 | 以……为耻(动词用法) |
成语意思 | 虚心好学,不因请教他人而感到羞愧 |
使用场景 | 表扬他人谦虚、勤奋好学的态度 |
近义词 | 虚心求教、不骄不躁 |
反义词 | 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
三、延伸思考
在现代社会,“不耻下问”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请教他人,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避免固步自封。许多成功人士都曾经历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问的过程。
同时,“耻”字在这里的使用也提醒我们,真正的尊严不在于高高在上,而在于是否愿意放下身段去学习和成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耻下问”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