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暮是什么意思】“迟暮”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人到了晚年或接近衰老的阶段。它不仅指生理上的年老,也常带有情感色彩,表达一种对时光流逝、人生晚景的感慨。在文学作品中,“迟暮”常用来渲染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情感。
一、
“迟暮”原意是指黄昏、傍晚,引申为人生的晚年或年老时期。它多用于形容人到老年时的状态,带有岁月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意味。在诗词、文章中,“迟暮”常用来表达对过往的追忆、对未来的无奈,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指人生的晚年或年老时期,也可比喻事物的衰落阶段 |
来源 | 出自古代汉语,常用于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文学、历史类文本 |
情感色彩 | 带有感伤、感慨、怀旧的情绪 |
常见搭配 | “迟暮之年”、“迟暮情怀”、“迟暮之人” |
近义词 | 老年、暮年、晚年、垂暮 |
反义词 | 少年、青春、盛年、壮年 |
使用场景 | 文学创作、历史叙述、人生感悟、情感抒发 |
三、延伸理解
在古诗文中,“迟暮”常常与“壮志未酬”、“人生无常”等情感结合使用。例如杜甫的《登高》中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其中就隐含了对人生迟暮的感慨。现代语境中,“迟暮”虽然仍用于描述年龄较大者,但更多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时间、生命和记忆的思考。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迟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意象,反映了人们对生命阶段的独特认知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