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羽沉舟故事来源是什么】“积羽沉舟”是一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微小的事物积累起来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含义在历史文献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一、
“积羽沉舟”出自《战国策·魏策一》,原句为:“夫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也?其身之重也。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意思是:千金之子不会死于盗贼之手,是因为他自身价值高;羽毛虽轻,但积多了也会压沉船只;轻的东西多了,也会压断车轴;众人的言论,也能使金属熔化。
这句话强调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说明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积羽沉舟 |
出处 | 《战国策·魏策一》 |
原文 | “夫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也?其身之重也。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
含义 | 微小事物积累后会产生重大影响,强调“量变引起质变”。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小事积累成大问题,或强调细节的重要性。 |
相关成语 | 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少成多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辩证思维,强调事物发展的渐进性。 |
三、结语
“积羽沉舟”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每一个细节,因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