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什么】《康熙字典》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字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纂的大型字典。它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1673年),由当时著名的学者张玉书、陈廷敬等人主持编修,历时多年完成。这部字典不仅在汉字收录上极为丰富,而且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系统整理,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工具书。
一、《康熙字典》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康熙字典》 |
成书时间 | 清朝康熙年间(1673年) |
编者 | 张玉书、陈廷敬等 |
性质 | 官方主持编纂的大型字典 |
字数 | 收录约47035个汉字 |
结构 | 按部首分类,共214部 |
语言 | 汉语汉字 |
功能 | 查找汉字的读音、字义、出处等 |
二、《康熙字典》的特点
1. 权威性高
作为清朝政府组织编写的字典,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被广泛用于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域。
2. 内容全面
收录了大量汉字,包括常用字、生僻字以及古文字,涵盖了从先秦到清代的汉字使用情况。
3. 结构清晰
采用“部首法”进行分类,便于查找和学习。每字下附有注释、解释、出处等内容。
4. 影响深远
不仅在中国大陆广泛使用,在日本、朝鲜等地也有重要影响,成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文献之一。
三、《康熙字典》的历史意义
《康熙字典》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字典编纂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是汉字规范化的重要成果,也为后来的《中华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它在书法、文学、历史研究等方面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康熙字典》是一部集权威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经典字典,至今仍是研究汉字和古代汉语的重要参考资料。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普通读者中,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