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一、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被誉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一生淡泊名利,崇尚自然,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本文节选自《宋书·陶渊明传》,主要记载了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及其性格特点。通过这篇传记,我们可以了解陶渊明如何从官场退隐,选择归隐田园,并在其中找到精神的自由与满足。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其内容,本文将采用原文+翻译的形式,并辅以表格对比,便于理解与记忆。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陶渊明,字渊明,或云潜,浔阳柴桑人也。 | 陶渊明,字渊明,又叫陶潜,是浔阳柴桑人。 |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 他年轻时就胸怀高远,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性格洒脱不拘,率性而为。 |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 | 因家境贫寒,父母年迈,他被任命为州祭酒。 |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 他无法忍受官场的束缚,不久便辞职回家。 |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 后来他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对亲友说:“我想暂且做个地方官,作为归隐的经济基础,可以吗?” |
顷之,又为彭泽令。 | 不久后,他又担任彭泽县令。 |
公田悉令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 他让公田都种高粱,说:“我只要能喝醉酒就足够了。” |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 妻子坚持要种稻米,于是他让二顷五十亩种高粱,五十亩种稻米。 |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 他一向清廉正直,不讨好上级。 |
每一官,辄自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邪!” | 每次任职,他都感叹:“我不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低头!” |
于是遂去,赋《归去来兮辞》。 | 于是他毅然离去,写了《归去来兮辞》。 |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 | 义熙末年,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他没有接受。 |
年七十六,卒于家。 | 他七十六岁时,在家中去世。 |
三、总结
《陶渊明传》不仅记录了他的生平,更展现了他追求精神自由、反对世俗功利的人格魅力。他不慕荣华,甘于清贫,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古代文人中“隐士”精神的典范。
通过这篇传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事迹,还能感受到他对自然、自由和人格尊严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需进一步分析陶渊明的文学风格或思想内涵,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