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无全牛是什么意思】“目无全牛”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养生主》。原意是说庖丁解牛时,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眼中看到的不再是整头牛,而是牛的内部结构和筋骨纹理。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技艺高超,对事物了如指掌,能够抓住关键,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界。
“目无全牛”源自《庄子》,形容技艺精湛,对事物理解深刻,能够超越表面,直击本质。在现代语境中,常用来形容人在某项技能或领域中已经达到非常熟练、甚至出神入化的程度。
成语详解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庄子·养生主》 |
原文 |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字面意思 |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看到牛的内部结构。 |
引申含义 | 技艺高超,对事物掌握透彻,能抓住关键。 |
使用场景 | 描述某人在某一领域非常熟练、得心应手。 |
近义词 | 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炉火纯青 |
反义词 | 一知半解、生搬硬套、不得要领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赞扬人技艺高超或对某事非常精通。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形式,可以清晰了解“目无全牛”的来源、含义及使用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