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的意思大漠孤烟的出处】“大漠孤烟”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词语,常用于描绘边塞风光,表达一种苍凉、孤寂、壮阔的意境。它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是诗中非常著名的一句。
一、
“大漠孤烟”字面意思是“广阔沙漠中的一缕孤烟”,用来形容边塞地区人烟稀少、环境荒凉的景象。这里的“孤烟”指的是烽火台点燃的烟火,古代用于传递军情或报警,象征着边疆的紧张与孤寂。
该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全诗为: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被后人广泛传诵,成为描写边塞风光的经典名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透露出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受。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大漠孤烟 |
意思 | 指广阔沙漠中的一缕孤烟,象征边塞的荒凉、孤寂与壮阔。 |
出处 | 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 |
诗句原文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作者 |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 |
诗歌背景 | 王维奉命出使边塞,途中所见所感,抒发对边疆风光和将士生活的感慨。 |
文学价值 | 描写细腻,意境深远,被誉为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 |
三、延伸理解
“大漠孤烟”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传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渺小感,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这种意象在后世诗词中屡见不鲜,成为文人墨客表达孤独、豪迈或思乡情绪的重要符号。
如需进一步了解王维的其他作品或边塞诗风格,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