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个人资料】安禄山(公元703年-757年),本名阿荦山,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将和叛乱领袖。他出身于粟特人家庭,后来在唐朝担任重要职务,最终发动了“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冲击。以下是关于安禄山的详细资料总结。
一、安禄山个人资料总结
安禄山出生于公元703年,原为粟特人,后被唐朝收编,成为边疆将领。他在唐玄宗时期受到重用,官至节度使,掌握河北、范阳等重要地区军权。安禄山性格狡猾,善于迎合皇帝,深得唐玄宗信任。然而,他野心勃勃,最终于公元755年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场叛乱持续八年,严重削弱了唐朝国力,也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
安禄山在叛乱中自称“大燕皇帝”,但不久后被部下所杀,其子安庆绪继位,最终被唐军击败。安禄山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是唐朝的功臣,也是导致王朝衰落的重要人物。
二、安禄山个人资料表格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安禄山 |
本名 | 阿荦山 |
出生年份 | 公元703年 |
死亡年份 | 公元757年 |
民族 | 粟特人 |
身份 | 边将、节度使、叛乱首领 |
所属朝代 | 唐朝 |
主要事迹 | 发动“安史之乱” |
叛乱时间 | 公元755年-763年 |
最终结局 | 被部下杀害 |
在位时间 | 自称“大燕皇帝”约1年 |
历史评价 | 既有功臣之名,亦有叛臣之实 |
安禄山的一生反映了唐代边疆政策的复杂性以及中央与地方权力之间的矛盾。他的崛起与失败,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整个唐朝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