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不可收拾出处于哪里】“一发不可收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一旦开始发展,就难以控制或收场。许多人可能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并不清楚它的出处和具体含义。下面我们将从来源、解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来源
“一发不可收拾”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事之成败,皆由人也,一发不可收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事情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的行为,一旦开始发展,就难以控制。
不过,在现代汉语中,“一发不可收拾”更多地被理解为“事情一旦开始,就无法控制”,其语义已经有所演变,但核心思想仍保留了“失控”的意味。
二、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发不可收拾 |
拼音 | yī fà bù kě shōu shí |
含义 | 事情一旦开始,就难以控制或收场。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
近义词 | 一发而不可收、难以收场 |
反义词 | 束手就擒、控制局势 |
三、常见用法举例
1. 事件失控:他因为一时冲动,做出错误决定,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2. 感情问题:两人关系发展得太快,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3. 商业失败:公司管理不善,导致问题不断积累,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四、注意事项
- “一发不可收拾”强调的是“发展后的失控”,而不是“一开始就不能控制”。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与“一发而不可收”混淆(后者更强调“开始后无法停止”)。
- 在正式写作中,建议结合上下文合理使用,以增强表达效果。
五、总结
“一发不可收拾”虽源于古籍,但在现代汉语中已被广泛使用,常用于描述事情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状态。了解其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事情一旦开始,就难以控制或收场 |
用法 | 描述失控或无法挽回的局面 |
注意事项 | 避免与“一发而不可收”混淆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的演变过程或在不同文体中的使用方式,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