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的意思】“沆瀣一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两个人或多个群体之间因共同的利益、目的或思想而结成一伙,通常带有贬义,表示他们彼此勾结、狼狈为奸。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典故,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
一、成语释义
词义:
“沆瀣”原指夜间的露水,比喻气味相投、志同道合的人;“一气”则表示连成一片、共同行动。因此,“沆瀣一气”字面意思是“像夜露一样相互融合”,引申为“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感情色彩:
贬义词,多用于批评人与人之间的不正当联合。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官场、商界、社会中某些人为了私利而暗中勾结的行为。
二、成语来源
“沆瀣一气”最早出自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典故。据《新唐书·李商隐传》记载,唐僖宗时期,有人将“沆瀣”与“白露”并列,用来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却靠关系上位的官员。后来,这一说法逐渐演变为“沆瀣一气”,用来形容那些互相勾结、营私舞弊的人。
三、成语用法举例
句子 | 说明 |
他和那几个贪官沆瀣一气,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 | 表示两人或多人勾结,做坏事。 |
这些商人沆瀣一气,操纵市场,扰乱经济秩序。 | 描述商人联合操控市场,破坏公平竞争。 |
不要跟这些人沆瀣一气,否则会惹上麻烦。 | 警告不要与不良分子同流合污。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勾结一气、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
反义词 | 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泾渭分明 |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沱瀣一气 |
拼音 | hàng xiè yī qì |
释义 | 形容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
出处 | 唐代科举制度中的讽刺用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批评不正当的联合行为 |
近义词 | 勾结一气、狼狈为奸 |
反义词 | 水火不容、泾渭分明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沆瀣一气”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深刻批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与不良势力同流合污,保持正直和独立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