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入虎口什么意思】“羊入虎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羊进入老虎的口中”,用来比喻人落入敌手,陷入极其危险或不利的境地。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处于非常被动、无法逃脱的处境,通常带有强烈的无奈和绝望意味。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羊入虎口 |
拼音 | yáng rù hǔ kǒu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曰:‘是乃所以千万人之匹也。’”(后世引申为“羊入虎口”) |
含义 | 比喻人落入敌人手中,处境危险,难以逃脱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一种无可挽回的处境 |
近义词 | 作茧自缚、自投罗网、瓮中之鳖 |
反义词 | 脱险、脱身、化险为夷 |
二、使用场景与示例
1. 日常对话中
- 他明知对方有陷阱,还是自投罗网,真是“羊入虎口”。
- 她没有听劝,结果被骗子骗走了所有的积蓄,简直是“羊入虎口”。
2. 文学作品中
- 在小说中,主人公被敌人包围,最终“羊入虎口”,命运悲惨。
- 古代战争中,士兵若被敌军包围,往往被称为“羊入虎口”。
3. 新闻报道中
- 一些贪官在腐败被揭露后,常常感叹自己“羊入虎口”,后悔莫及。
三、文化意义
“羊入虎口”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性、命运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它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时疏忽而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弱肉强食、生存艰难的社会现实。
四、总结
“羊入虎口”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无力与无助。它的使用范围广泛,既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警示,也可用于文学和历史的描述。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处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含义,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