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建档立卡呢】“建档立卡”是中国在脱贫攻坚战中推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主要用于精准识别和管理农村贫困人口。通过这一机制,政府能够更有效地制定扶贫政策、分配资源,并跟踪扶贫成效,确保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什么是建档立卡?
“建档立卡”是指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以便于政府进行动态管理和精准帮扶。这项工作通常由村委会、乡镇政府和县级扶贫部门共同完成,涉及信息采集、审核、录入、更新等多个环节。
二、建档立卡的主要内容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户主信息 | 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 |
| 家庭人口 | 详细记录家庭成员数量及年龄结构 |
| 住房情况 | 是否有安全住房、房屋类型、是否危房等 |
| 收入状况 | 年度家庭总收入、主要收入来源 |
| 教育情况 | 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是否有学生在校 |
| 医疗保障 | 是否参加医保、是否有大病患者 |
| 贫困原因 | 导致贫困的具体因素(如疾病、残疾、自然灾害等) |
| 扶贫措施 | 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帮扶措施(如产业扶持、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等) |
三、建档立卡的意义
1. 精准识别:帮助政府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避免“漏评”或“错评”。
2. 动态管理:根据家庭变化及时调整帮扶措施,确保扶贫对象不脱钩。
3. 资源合理分配:为扶贫资金、项目、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4. 政策落实监督:便于上级部门对扶贫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四、建档立卡的流程
1. 信息采集:由村干部入户走访,收集家庭基本信息。
2. 初审公示:村委会对信息进行初步审核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3. 乡级审核:乡镇政府对申报材料进行复核。
4. 县级备案:县扶贫办最终确认并录入系统,建立电子档案。
五、建档立卡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只有通过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实现稳定脱贫。
六、建档立卡的常见问题
| 问题 | 解答 |
| 建档立卡是否永久有效? | 不是,需定期更新,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变化调整。 |
| 非贫困户可以申请吗? | 一般情况下,非贫困户不会被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
| 建档立卡后是否一定享受政策? | 是的,但具体政策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执行。 |
| 如何查询自己的建档立卡信息? | 可向村委会或乡镇政府咨询,也可通过政务平台查询。 |
总结:
“建档立卡”是一项系统性的扶贫工作,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方式识别和管理贫困人口,确保扶贫资源精准投放,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它不仅是政策落实的基础,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