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鹅口疮】鹅口疮,又称为“雪口病”或“口腔念珠菌病”,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引起的常见口腔疾病。它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中,尤其是新生儿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较为多见。鹅口疮的典型症状是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这些斑块不易被擦除,且可能伴有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
鹅口疮简介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鹅口疮、雪口病、口腔念珠菌病 |
| 英文名称 | Oral Thrush, Candidiasis |
| 病原体 |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
| 发病人群 | 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者 |
| 主要症状 | 口腔内白色斑块、疼痛、吞咽困难、食欲下降 |
| 传播方式 | 接触传播(如奶瓶、玩具等) |
| 诊断方法 | 临床检查、真菌镜检或培养 |
| 治疗方式 | 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保持口腔清洁 |
| 预防措施 | 注意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增强免疫力 |
鹅口疮的成因与诱因
鹅口疮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 免疫功能低下:如早产儿、患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
- 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会破坏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使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
- 口腔卫生不良:不注意清洁口腔,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
- 母乳喂养不当:母亲乳头未清洁干净,可能导致婴儿感染。
- 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也可能诱发鹅口疮。
鹅口疮的症状表现
鹅口疮在不同人群中表现略有差异:
- 婴幼儿: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常出现在舌头、颊部、上颚等部位,斑块较厚,难以擦拭。患儿可能哭闹、拒食。
- 成人:症状较轻,可能表现为口腔黏膜发白、灼热感或轻微疼痛,有时伴随味觉异常。
鹅口疮的治疗与护理
1. 药物治疗:
- 使用抗真菌药膏或口服药物,如制霉菌素悬液、氟康唑等。
- 对于婴儿,可将药液涂抹在患处,每日多次。
2. 日常护理:
-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温水或淡盐水轻轻擦拭口腔。
- 奶瓶、奶嘴等用品需定期消毒。
- 母亲在哺乳前应清洁乳头。
3. 饮食调整:
- 避免过热、辛辣食物,减少对口腔的刺激。
-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鹅口疮的预防措施
-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在照顾婴儿前后。
- 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遵医嘱用药。
- 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锻炼。
- 定期检查:特别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总结
鹅口疮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感染,但通过正确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的。对于婴幼儿而言,家长更应重视口腔卫生和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了解鹅口疮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保障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