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家访活动记录表时如何填写受访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在进行家访活动时,填写家访活动记录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中,“受访学生个人基本情况”是整个记录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和成长环境,为后续的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填写“受访学生个人基本情况”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总结,并结合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填写
1. 学生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学号等,这些信息是识别学生身份的基础。
2. 家庭成员信息
需要记录父母或监护人的姓名、年龄、职业、联系方式等,以及是否有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居住。
3. 家庭经济状况
简要描述家庭的经济来源、收入水平,是否属于特殊困难家庭(如低保、残疾等)。
4. 家庭教育方式
记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是否关注学业、平时是否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等。
5. 学生在校表现
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与同学相处情况、是否有不良行为等。
6. 家访目的与建议
简要说明此次家访的主要目的,如了解学生近期表现、沟通家庭教育问题等,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填写示例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学生姓名 | 张小明 |
| 性别 | 男 |
| 出生日期 | 2008年5月1日 |
| 班级 | 三年级(2)班 |
| 学号 | 0215 |
| 家长姓名 | 张伟(父亲) |
| 职业 | 个体经营 |
| 联系方式 | 138XXXXXXX |
| 是否有其他家庭成员同住 | 是(母亲李芳,学生张小红) |
| 家庭经济状况 | 中等偏上,无特殊困难 |
| 教育方式 | 父母重视教育,经常督促学习 |
| 在校表现 | 学习成绩中等,上课认真,与同学关系良好 |
| 家访目的 | 了解学生近期学习状态,沟通家庭教育方式 |
| 建议 | 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其参加课外活动 |
三、注意事项
- 填写时应使用规范用语,避免主观臆断。
- 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随意编造。
- 对于涉及隐私的内容,应严格保密,仅限教育相关用途。
- 家访记录应定期整理归档,便于后续查阅和分析。
通过规范填写“受访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不仅能提升家访工作的效率,也能为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