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身自好的名词解释】“洁身自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自身的清白、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个词语强调的是一种道德操守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尤其在面对诱惑或不良风气时,能够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
一、
“洁身自好”原意是保持自身洁净,不染污秽。引申为一个人在社会中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不参与腐败、虚伪或不良行为。这一成语多用于褒义,形容人品高尚、有操守。
该词常见于文学作品、政论文章以及日常生活中,用来赞美那些在恶劣环境中依然保持清白、不被腐蚀的人。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反映了对社会风气的一种积极态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洁身自好 |
拼音 | jié shēn zì hǎo |
出处 |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贡’,其言清而有节,洁身自好。” |
基本释义 | 保持自身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形容人品高尚,有操守。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人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 |
近义词 | 安贫乐道、洁身自爱、清白自持 |
反义词 | 同流合污、随波逐流、趋炎附势 |
使用场景 | 文学、政论、日常评价他人品德时使用。 |
现代意义 | 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倡导正直做人。 |
三、延伸理解
在现代社会,“洁身自好”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要求,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尤其是在职场、官场或商业环境中,能够“洁身自好”的人往往更受尊重,也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
然而,这一成语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底线。真正的“洁身自好”,不只是表面的清高,而是内心坚定、行为端正的体现。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洁身自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意义,值得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践行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