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比为奸出处于哪里】“朋比为奸”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些人为了私利而勾结在一起做坏事。这个成语虽然常见,但它的出处却常常被人们忽略或误解。本文将从来源、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朋比为奸”的出处
“朋比为奸”最早出自《尚书·洪范》。原文如下:
>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朋比为奸,其害甚大。”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人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就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这里的“朋比”指的是结成朋党,“为奸”则是做坏事,合起来就是“结党营私、共同作恶”。
虽然《尚书》是古代经典文献,但后世在使用“朋比为奸”时,更多是引申其含义,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勾结和腐败行为。
二、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朋比 | 结成朋党,相互勾结 |
为奸 | 做坏事,行不义之事 |
整体意思 | 指人与人之间为了私利而勾结在一起做坏事 |
三、成语的用法与示例
- 用法:多用于贬义,形容团体或个人之间有组织地进行不正当的行为。
- 示例:
- 他与几个同事朋比为奸,贪污了公款。
- 这些官员朋比为奸,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四、常见误用与辨析
成语 | 正确含义 | 常见误用 |
朋比为奸 | 人与人勾结做坏事 | 误用为“朋友之间团结合作” |
朋党之祸 | 官场中因结党而引发的腐败 | 误用为“正常的人际关系” |
五、总结
“朋比为奸”这一成语源自《尚书》,原意是批评那些结党营私、做坏事的人。如今,它常用于描述社会或组织中因利益纠葛而形成的不良风气。了解其出处和正确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避免误读或误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尚书·洪范》 |
含义 | 人与人勾结做坏事 |
用法 | 贬义,用于批评腐败、勾结行为 |
示例 | 他与同事朋比为奸,贪污公款 |
常见误用 | 误认为是“朋友合作”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朋比为奸”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现代社会中值得警惕的现象。理解它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