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的含义】“锱铢必较”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对待微小利益或细节时非常计较、不肯让步。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对重量单位的使用,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成语释义
词义:
指对极小的利益或事情也十分计较,形容人过于精明、吝啬或挑剔。
出处:
出自《汉书·货殖传》:“夫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而争利者,虽贫贱不弃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虽然未直接出现“锱铢必较”,但其精神与该成语一致。
近义词:
斤斤计较、小气、苛刻、挑剔
反义词:
大方、宽容、豁达、大度
二、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用法举例 |
锱 | 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 | “他连锱铢都不肯让。” |
铢 | 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二十四铢 | “她对每一分钱都锱铢必较。” |
必较 | 一定计较 | “他对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都锱铢必较。” |
三、使用场景
“锱铢必较”多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金钱、利益或小事上的过度关注,带有贬义色彩。常见于以下场合:
- 商业谈判中对方过于精明
- 家庭中长辈对子女的严格要求
- 工作中同事之间因小失大
例如:
> 在商场购物时,老板对每一笔小额交易都锱铢必较,让人感到不舒服。
四、文化背景
“锱”和“铢”是古代衡量轻重的单位,分别代表极小的重量。古人常用此来形容人对微小利益的执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财富和节俭的重视。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但有时会被视为缺乏灵活性的表现。
五、总结
“锱铢必较”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微小利益时的极度计较。它既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意义。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体现人的严谨和认真,但在更多时候,它更倾向于批评一种过于狭隘、不够大气的态度。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锱铢必较 |
含义 | 对极小的利益或事情也十分计较 |
出处 | 《汉书·货殖传》(精神来源) |
近义词 | 斤斤计较、小气、挑剔 |
反义词 | 大方、宽容、豁达 |
使用场景 | 商业、家庭、职场等 |
文化背景 | 古代重量单位,反映节俭观念 |
通过了解“锱铢必较”的含义及其使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避免因过度计较而影响人际关系或决策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