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出处】一、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出自唐代诗人吕岩(即吕洞宾)的《牧童》一诗。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悠然的田园牧童画面,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该诗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广阔的田野和远处的笛声,营造出一种闲适、淡泊的意境。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这首诗的背景信息及出处,以下为详细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 |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出处 | 唐代诗人吕岩(吕洞宾)《牧童》 |
作者简介 | 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道教八仙之一,传说中为唐代人,后世多有附会其事迹。 |
诗名 | 《牧童》 |
诗体 | 五言绝句 |
内容大意 | 描写一个牧童在广阔的田野上放牧,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诗句解析 | “草铺横野”形容草地广阔无边,“六七里”是夸张手法,突出田野之辽阔;“笛弄晚风”指牧童吹笛,晚风吹来,笛声随风飘荡,“三四声”则强调声音的轻柔与断续。 |
艺术特色 | 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和自然美感。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自然与无为理念。 |
三、结语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描绘田园生活的经典之作。它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远的意境,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牧童生活的安详。吕岩的这首《牧童》,虽短小精悍,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