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个人资料】高俅是北宋时期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因擅长蹴鞠(古代足球)而得到宋徽宗的赏识,最终官至高位。他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才艺的重视,也揭示了权臣在朝堂中的影响力。以下是对高俅的简要总结及详细资料整理。
一、高俅简介
高俅,字仲玉,原为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不详。他早年家境贫寒,曾做过苏轼的侍从,后因技艺出众被宋徽宗看中,逐步升迁,成为北宋末年的权臣之一。他在政治上虽无显著政绩,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在朝廷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北宋末年的政局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高俅主要经历
时间 | 事件 |
早期 | 出身低微,曾为苏轼侍从,擅长蹴鞠 |
约1094年 | 因蹴鞠技艺得宋徽宗赏识 |
约1102年 | 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 |
约1106年 | 官至太尉,掌禁军 |
1125年 | 随宋徽宗北狩,死于金国 |
三、高俅的评价
高俅在历史上评价两极分化。一方面,他因技艺获得高位,体现了北宋时期“以技入仕”的现象;另一方面,他被视为奸臣之一,与蔡京等人同列,被认为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祸根”之一。《宋史》对其评价较为负面,认为他“宠禄过甚”,“误国”。
四、高俅的文学形象
在《水浒传》中,高俅被描绘为一个心狠手辣、专权跋扈的奸臣。他因嫉妒林冲,设计陷害其,最终导致林冲被逼上梁山。这一形象加深了人们对高俅的负面印象,尽管其历史真实面貌可能更为复杂。
五、总结
高俅作为北宋末年的权臣,虽然没有显赫的政治功绩,但他凭借个人特长进入权力核心,成为当时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他的故事反映了宋代社会对才艺的重视,也揭示了权力与忠诚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研究宋代政治与文化的人来说,高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如需进一步了解高俅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关系或其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可继续查阅相关史料与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