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简介】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是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三子,也是武则天唯一一个在位的亲生儿子。他一生历经波折,两次即位、两次被废,最终在权臣与家族斗争中结束生命。他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对唐朝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简要总结
李显生于显庆元年(656年),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其母武则天掌权期间,李显曾被立为太子,但因多次触怒母亲而被废黜。武则天称帝后,李显一度被贬为庶民。直到武则天退位后,李显才重新登上皇位。然而,他在位仅两年便被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杀,终年54岁。死后被追谥为“孝和皇帝”,庙号中宗。
二、李显生平大事表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656年 | 李显出生 |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第三子 |
662年 | 被立为太子 | 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 |
683年 | 即位为帝 | 唐高宗去世后继位,年号嗣圣 |
683年 | 被武则天废黜 | 因试图提拔岳父韦玄贞,遭武则天废黜 |
684年 | 被贬为庐陵王 | 流放至房州十余年 |
698年 | 重新被立为太子 | 武则天晚年恢复其太子身份 |
705年 | 重新登基 | 张柬之等大臣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 |
705年-710年 | 第二次在位 | 年号神龙、景龙 |
710年 | 被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杀 | 终年54岁,谥号“孝和皇帝” |
三、历史评价
李显的一生充满了政治上的起伏,从太子到流亡者,再到皇帝,最后又死于宫廷阴谋之中。他虽无显著政绩,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秩序。他的经历也反映出武则天称帝时期及之后权力更迭的复杂性。
此外,李显与韦皇后、安乐公主的关系密切,三人共同执政,形成了“韦氏专权”的局面,也为后来的宫廷动乱埋下伏笔。李显的去世标志着武则天时代向李唐复辟的过渡完成,但也预示着唐朝内部权力斗争的持续。
四、结语
唐中宗李显虽非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他作为唐朝皇室的重要成员,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阶段。他的命运反映了皇权更替中的无奈与挣扎,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