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大思精是什么意思】“体大思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著作或思想体系的结构宏大、内容精深。这个词语由“体大”和“思精”两个部分组成,分别强调作品的规模与思想深度。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体大思精 |
拼音 | tǐ dà sī jīng |
出处 | 常见于古代文论或文学评论中,如《文心雕龙》等古典文献中对文章结构与思想的评价 |
含义 | 形容文章或著作结构宏大、内容精深,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评价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作品,尤其适用于经典著作或重要理论体系 |
近义词 | 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内涵丰富 |
反义词 | 肤浅空洞、结构松散、内容单薄 |
二、详细解释
“体大”指的是作品的结构宏大、体系完整。它强调的是文章或理论的整体布局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是否有足够的容量来承载丰富的思想内容。
“思精”则强调思想的深刻与精妙。它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观点、理念是否深入、有深度,能否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两者结合,“体大思精”不仅要求作品在形式上具有广度和深度,还要求其内容在思想上具备高度和价值。这种评价通常用于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如《史记》《资治通鉴》《道德经》等。
三、使用示例
1. 文学评论:
“这部小说结构宏大,情节复杂,堪称‘体大思精’的典范之作。”
2. 学术研究:
“他的论文不仅资料详实,而且观点独到,体现出‘体大思精’的学术风格。”
3. 历史评价:
“《左传》作为一部历史著作,体大思精,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结语
“体大思精”不仅是对作品的一种高度评价,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以载道”的重视。它强调的是文学与思想的统一,是创作者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双重追求。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创作与阅读时,应注重作品的整体性与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