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于哪一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一、辛亥革命的基本概述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革命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旨在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
革命的直接导火索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的起义,随后各地纷纷响应,最终导致清王朝的崩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成功。
二、辛亥革命关键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革命名称 | 辛亥革命 |
发生时间 | 1911年 |
起义地点 | 武昌(今湖北武汉) |
主要领导人 | 孙中山、黄兴、黎元洪等 |
革命性质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直接导火索 | 武昌新军起义 |
结果 | 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
历史意义 | 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时代 |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但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打破了封建专制的桎梏,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成为近代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起点。
四、结语
“辛亥革命爆发于哪一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1911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辛亥革命不仅改变了国家的政治体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革命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