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在教育心理學中,學習可以根據知識之間的關係分為多種類型。其中,「上位學習」與「下位學習」是兩種常見的學習方式,它們反映了學習者如何理解和組織新知識。以下將對這兩種學習類型進行總結並以表格形式加以比較。
一、總結說明
上位學習(Superordinate Learning) 是指學習者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抽象出更高層次的概念或規則。這種學習通常發生在學習者已經掌握了具體事例或概念後,通過歸納和總結,形成更廣泛、更具概括性的知識結構。例如,在學習了「蘋果」、「香蕉」、「橘子」等具體水果後,學習者可以進一步理解「水果」這個上位概念。
下位學習(Subordinate Learning) 則是指學習者在已有上位概念的前提下,學習具體的知識或例子。這是一種從一般到特殊的學習過程。例如,當學習者已經知道「水果」這個概念後,再學習「蘋果」、「香蕉」等具體種類,就是一種下位學習。
這兩種學習方式相輔相成,共同構建學習者的知識體系。上位學習幫助學習者建立整體框架,而下位學習則讓知識更具體、可操作。
二、對比表格
| 項目 | 上位學習 | 下位學習 |
| 定義 | 在已有知識基礎上,抽象出更高層次的概念或規則 | 在已有上位概念的基礎上,學習具體的事例或細節 |
| 學習方向 | 從具體到抽象 | 從抽象到具體 |
| 認知過程 | 歸納、總結、抽象化 | 分析、識別、具體化 |
| 常見情境 | 學習新理論、總結規律 | 學習新例子、應用已有知識 |
| 教學策略 | 引導學生觀察現象,進行歸納 | 提供範例,引導學生辨識與應用 |
| 示例 | 學習「動物」後,再學習「哺乳動物」、「爬行動物」 | 學習「動物」後,再學習「狗」、「貓」等具體種類 |
三、總結
上位學習與下位學習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上位學習強調知識的整合與抽象能力,而下位學習則側重於具體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根據學習內容的性質,靈活運用這兩種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全面、深入的理解與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