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在公的意思是什么】“夙夜在公”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勤于公务、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或集体服务。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意思是早晚都在为公事操劳,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下面是对“夙夜在公”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夙夜在公 | 
| 拼音 | sù yè zài gōng | 
| 出处 | 《诗经·大雅·烝民》 | 
| 含义 | 指日夜为公事奔忙,尽职尽责,不辞辛劳。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官员或工作人员勤勉敬业的精神状态。 | 
| 近义词 | 勤政为民、鞠躬尽瘁、尽职尽责 | 
| 反义词 | 悠游度日、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 
二、词语解析
- 夙夜:指早晚、日夜,强调时间的连续性。
- 在公:意为“在为公家做事”,即为公共事务而努力。
整体来看,“夙夜在公”强调的是一个人对职责的忠诚与坚守,体现了古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政府机关:如“这位干部夙夜在公,深受群众爱戴。”
2. 企业单位:如“他夙夜在公,带领团队完成重要项目。”
3. 历史人物: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夙夜在公的典范。”
四、文化意义
“夙夜在公”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价值观。它倡导的是一种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精神,是中华文化中“公”理念的重要体现。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领域。
五、总结
“夙夜在公”是一个表达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成语,强调日夜为公事操劳,体现出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文化背景,可继续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