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武曌檄全文】《讨武曌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骆宾王所作的一篇声讨武则天的檄文,以其气势磅礴、言辞犀利著称。该文写于公元684年,当时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李显,立其子李哲为帝(即唐睿宗),并逐步掌握朝政大权,引发部分士大夫和贵族的不满。骆宾王作为徐敬业的幕僚,受命起草此檄文,以号召天下人共同讨伐武则天。
一、文章
《讨武曌檄》以“伪临朝”、“秽乱春宫”等罪名揭露武则天的种种不法行为,强调其违背传统伦理、扰乱朝纲、残害忠良等恶行。文章情感激烈,措辞严厉,旨在唤起士人对李唐皇室的忠诚与对武则天政权的反对。
文中多次提到“女主临朝”,指出武则天身为女性却掌权,违背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同时批评她“弃孝悌而贪权力”,“诛杀忠良,宠信奸佞”,表现出对她的强烈不满与谴责。
二、《讨武曌檄》关键内容表格
| 内容分类 | 具体内容 |
| 作者 | 骆宾王 |
| 创作时间 | 公元684年 |
| 背景 | 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掌握朝政,引发不满 |
| 目的 | 声讨武则天,号召讨伐其政权 |
| 核心观点 | 武则天“秽乱春宫”、“弃孝悌而贪权力”、“诛杀忠良” |
| 语言风格 | 激昂、犀利、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
| 历史影响 | 成为后世讨伐暴政的经典檄文,体现士人精神 |
| 文体 | 檄文(古代用于声讨敌人的文书) |
三、结语
《讨武曌檄》不仅是一篇政治宣言,更是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体现了骆宾王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正义的坚持。尽管武则天最终成功登基,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这篇檄文依旧因其深刻的思想与卓越的文采,被后人广泛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