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继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继”字常用于表示“继续、继承、延续”的意思。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继”字,这些成语多用于表达传承、延续或持续发展的含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继”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
“继”字在成语中通常与“承”、“续”、“后”等词搭配,形成具有连贯性和延续性的表达。这些成语多用于描述事物的连续发展、精神的传承或事业的延续。例如“继往开来”表示继承过去、开创未来;“继绝存亡”则强调延续已断绝的事物或保存即将灭亡的东西。
通过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对传承与延续的重视。
二、带“继”字的成语列表(附释义)
成语 | 释义 | 出处/来源 |
继往开来 | 继承过去的成就,开辟未来的道路 | 《论语·为政》 |
继绝存亡 | 挽救濒临灭亡的事物或家族 | 《左传》 |
后继有人 | 后面有接班人,比喻事业有继承者 | 《红楼梦》 |
前赴后继 | 前面的人冲上去,后面的人接着跟上 | 《左传》 |
世世代代 | 一代又一代,形容时间长久 | 现代常用 |
一脉相承 | 从同一系统或流派发展而来 | 《汉书·艺文志》 |
接踵而至 | 一个接一个地到来 | 《战国策》 |
重振旗鼓 | 失败后重新整顿力量,再起干劲 | 《旧唐书》 |
承前启后 | 承接前面的,开创后面的 | 《论语·述而》 |
不绝如缕 | 像细线一样连着,形容形势危急 | 《史记》 |
三、结语
以上成语中的“继”字,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传承与延续的文化传统。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日常交流,这些成语都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建议结合具体语境,以更好地掌握其用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