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揖是什么意思】“高揖”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文言文中,意为“拱手行礼”,表示尊敬、礼貌或辞别之意。它常用于表达对他人敬重的态度,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或与长辈、尊者交往时使用。
一、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高揖 |
拼音 | gāo yī |
含义 | 拱手行礼,表示尊敬、礼貌或辞别 |
出处 | 多见于古文、诗词及典籍中 |
用法 | 常用于书面语,尤其在古代礼仪场合 |
近义词 | 拱手、作揖、行礼 |
反义词 | 不敬、无礼 |
二、详细解释
“高揖”一词源于古代的礼仪文化。“揖”是古代的一种见面礼,通常表现为双手合抱,举至胸前或头上,以示尊敬。而“高”则表示动作较高,即双手抬得较高,象征着更深层次的敬意。
在古代,不同等级的人之间行礼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臣子见君主时行“稽首之礼”,而普通士人之间的交往,则可能使用“高揖”作为较为庄重但不过分的礼节。
三、常见用法举例
1. 《论语》:“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无倦。’子路曰:‘请事斯语矣。’” —— 虽未直接出现“高揖”,但体现了古代礼仪精神。
2.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从良坐。……项王曰:‘壮士!——再拜!” —— 此处虽未用“高揖”,但“再拜”与“高揖”有相似之处,皆为礼仪行为。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高揖”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剧或书法题跋中。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和礼仪教育方面,帮助人们理解古代社会的交往方式和道德规范。
五、结语
“高揖”作为一种传统礼仪形式,承载了古代社会对尊重与礼貌的重视。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常用,但它仍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去了解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