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月含义】“会挽雕弓如满月”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该词中的经典名句。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词人豪迈的气概,也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月”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其含义值得深入探讨。
一、
“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意思是:我将拉起雕饰精美的弓,使其张开如满月一般。这里的“月”并非单纯指天上的月亮,而是借用了“满月”的形态来比喻弓弦拉满时的弧度,形象地表达了弓箭手拉弓时的力度与美感。
从文学角度分析,“月”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圆满、光明、纯洁或理想状态。在此句中,“满月”不仅是对弓形的描绘,更寄托了诗人对理想、抱负和英雄气概的追求。
此外,“月”也可能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表达出一种对功业未竟、壮志难酬的感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原文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月”的本义 | 天空中发光的天体,象征光明、圆满 |
本句中“月”的含义 | 比喻弓弦拉满时的弧度,象征力量与美感 |
文学象征 | 可能象征理想、抱负、英雄气概或人生圆满 |
情感内涵 | 表达豪情壮志,也隐含对功业未竟的感慨 |
语言特点 | 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体现苏轼豪放风格 |
三、结语
“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月”并非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理想。它既是对弓形的具象描写,也是对精神境界的象征性表达。通过这一意象,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词作的豪迈气势,也能体会到古典诗词中“物我交融”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