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阳挥戈出处于哪里】“鲁阳挥戈”是一个源自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危急时刻扭转局势、力挽狂澜的行为。这个成语出自《淮南子·览冥训》,讲述的是战国时期楚国将军鲁阳公的故事。他曾在战斗中奋勇杀敌,甚至一度将太阳“挥回”了三舍(古代长度单位),以此象征其英勇无畏的精神。
一、
“鲁阳挥戈”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原文为:“鲁阳公与韩战,日暮,援戈而麾之,日为之反三舍。”意思是说,鲁阳公在与韩国作战时,天色已晚,他举起长戈挥动,竟然让太阳退后了三舍,表现出他非凡的勇气和力量。
这个典故后来被引申为一种在关键时刻逆转局势、挽救危局的象征。在文学作品中,“鲁阳挥戈”常用来赞美英雄人物的胆识与魄力,也用于形容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或奇迹。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鲁阳挥戈 |
出处 | 《淮南子·览冥训》 |
原文出处 | “鲁阳公与韩战,日暮,援戈而麾之,日为之反三舍。” |
故事背景 | 战国时期,鲁阳公与韩国作战,天色已晚,他挥戈使太阳退后三舍。 |
含义 | 象征英勇无畏、力挽狂澜、扭转局势的精神。 |
文学意义 | 常用于赞美英雄气概,表达在危难中挺身而出的壮举。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比喻在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影响或改变局势的行为。 |
三、结语
“鲁阳挥戈”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人对英雄主义的崇拜,以及对不屈不挠精神的推崇。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应对,做到“挥戈再起”,扭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