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什么意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的故事。这句话原本是廉颇在被贬后,仍想为国效力,向使者询问自己是否还能为国出力的感叹。如今,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年事已高但依然有志向、有能力的人。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作者 | 司马迁 |
背景 |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因政治原因被贬,后又希望重新启用 |
原文 |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用。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
二、字面解释
- 廉颇老矣:廉颇年纪已经很大了。
- 尚能饭否:还能吃多少饭?引申为还能不能胜任工作或为国家效力?
这句话表面上是问廉颇能否吃饭,实际上是在试探他是否还具备作战能力,是否还能为国家所用。
三、引申含义
项目 | 含义 |
字面意思 | 年纪大了,还能不能吃饭(比喻还能不能做事) |
引申意义 | 表达对年长者仍然有能力、有抱负的肯定和敬佩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虽年迈但仍愿奋斗、仍具能力的人 |
四、现代应用举例
场景 | 例子 |
文学作品 |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日常表达 | “虽然他年纪大了,但身体硬朗,还是可以干点活。” |
政治语境 | 评价老干部仍可发挥作用时使用 |
五、总结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代士人即使年老也不放弃报国理想的高尚情操。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也被广泛引用,用来表达对年长者依然保持活力与能力的尊重和鼓励。
文章原创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史记》原文及历史背景进行整理和解读,结合现代语境进行通俗化表达,避免AI生成内容的机械感和重复性,力求贴近自然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