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不释卷的故事简介简短一点】“手不释卷”是一个形容人勤奋好学、读书不断、从不放下书本的成语。它源于古代文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常用来赞美那些热爱阅读、坚持不懈的人。
一、故事简介()
“手不释卷”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故事讲述的是东吴名将吕蒙原本不喜读书,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有学识的将领。他读书非常专注,常常手不释卷,因此被后人传颂。这个成语后来成为勤奋学习的象征,也常用于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含义 | 形容人勤奋好学,读书不断,从不放下书本 |
故事人物 | 吕蒙(东吴名将)、孙权(吴国君主) |
故事背景 | 吕蒙起初不爱读书,后经孙权劝导,开始认真研读经典书籍 |
故事结果 | 吕蒙学问大增,成为有才略的将领,受到尊重 |
成语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勤奋学习,也常用于鼓励他人多读书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重视知识积累 |
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学习的重视,也提醒现代人要不断充实自己,坚持阅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