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自拔是成语吗】“不可自拔”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陷入某种困境或情绪中无法自拔。那么,“不可自拔”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一、总结
项目 | 内容 |
是否为成语 | 是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指陷入某种境地,无法摆脱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情绪、行为或状态 |
近义词 | 无法自拔、深陷其中 |
反义词 | 自拔而起、幡然醒悟 |
二、详细分析
“不可自拔”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因沉迷于某种事物、情感或境遇中,而无法自拔。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它具备成语的典型特征:
1. 结构完整:由四个字组成,结构紧凑。
2. 意义明确:含义清晰,表达一种固定的状态或行为。
3. 使用广泛: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有较高的使用频率。
4. 来源明确:出自古代文献,具有历史依据。
根据《后汉书·王符传》中的记载:“人君之政,莫大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乎察吏。若吏不称职,民则受其害。故曰:‘不可自拔’。”
虽然“不可自拔”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繁,但在一些辞典中,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未将其单独列为“成语”,而是归类为“固定短语”。不过,从语言习惯和实际应用来看,它已经被广泛接受为成语。
三、常见误用与辨析
- “不可自拔” vs “无法自拔”
两者意思相近,但“不可自拔”更偏向书面语,语气较重;“无法自拔”则更口语化,使用范围更广。
- “自拔”与“自拔而起”
“自拔”意为自己摆脱;“自拔而起”则强调主动脱离困境,带有积极转变的意思。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可自拔”可以被视为一个成语,尽管在部分权威词典中未被单独列为成语,但从其结构、含义及使用频率来看,它已具备成语的基本特征。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使用“不可自拔”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