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的意思及成语解释】“道貌岸然”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表面上看起来正经、有道德,实际上却行为不端、虚伪狡诈的人。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人。
一、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道貌岸然
拼音:dào mào àn rán
释义:原意是指人的外表显得庄重、严肃,后来引申为表面正经、一本正经,实则内心奸诈、虚伪。
出处:出自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其人道貌岸然,而心地阴险。”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假仁假义、虚情假意、口是心非
反义词: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表里如一
二、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道貌岸然 |
拼音 | dào mào àn rán |
释义 | 表面上正经,实际虚伪、不诚实 |
出处 | 《阅微草堂笔记》 |
用法 | 贬义,作谓语、定语、状语 |
近义词 | 假仁假义、虚情假意、口是心非 |
反义词 | 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表里如一 |
使用场景 | 批评虚伪、两面三刀的人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褒义或中性场合 |
三、使用示例
- 他平时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其实暗地里却做尽坏事。
- 这个官员表面上道貌岸然,私下却贪污受贿,真是令人失望。
四、结语
“道貌岸然”这一成语提醒我们,一个人的外表并不一定能反映其真实内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也应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