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律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为了规范国家秘密的管理,明确其密级划分,我国制定了《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以下简称“具体范围”),该文件对各类国家秘密的界定、保密期限、密级划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是保密工作的基础性依据。
一、国家秘密的定义与分类
国家秘密分为三个密级:绝密、机密、秘密,不同密级对应不同的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具体如下:
密级 | 定义 | 保密期限 | 知悉范围 |
绝密 | 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的事项 | 一般不超过30年 | 仅限于特定高级别人员 |
机密 | 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事项 | 一般不超过20年 | 限于特定部门或岗位人员 |
秘密 | 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一定损害的事项 | 一般不超过10年 | 限于相关业务人员 |
二、国家秘密的具体范围
根据《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国家秘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军事安全类
- 国防力量部署、作战计划、武器装备研发等信息。
- 军事行动、演习、训练安排等。
2. 政治安全类
- 涉及国家政权稳定、重大政策决策、外交策略等事项。
- 政治体制运行中的关键数据和内部讨论记录。
3. 经济安全类
- 重要经济政策、金融调控措施、重大投资项目等。
- 国家财政、税收、外汇储备等敏感数据。
4. 科技安全类
- 高新技术成果、科研项目进展、关键技术资料等。
-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攻击防御等技术情报。
5. 社会安全类
- 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对等信息。
- 涉及国家安全的反恐、维稳、应急处置等资料。
6. 外交与对外关系类
- 外交谈判、国际协议、双边或多边关系等信息。
- 涉及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对外活动内容。
三、保密管理要求
为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相关单位和个人需遵守以下管理要求:
- 定密权限:只有具备相应授权的机关、单位才能确定国家秘密。
- 保密标识:国家秘密须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知悉范围控制:严格限制涉密信息的传播范围,防止信息外泄。
- 解密与变更:根据实际情况,对已确定的国家秘密进行定期评估,适时解密或变更密级。
- 责任追究:对违反保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四、总结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是国家保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国家秘密的分类、范围和管理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密级划分和严格的保密管理,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该文件的要求执行,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可控,防范泄密风险。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类别的具体条款或操作流程,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配套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