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海晏的意思】“河清海晏”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的局面。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对自然景象的赞美,寓意着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河清 | 河水清澈,比喻政治清明、世道太平 |
海晏 | 海面平静,比喻社会安定、没有战乱 |
整体含义:
“河清海晏”原指黄河水清、大海平静,后引申为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景象。常用于形容一个国家或社会处于稳定、和谐的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唐纪》:“河清海晏,人乐其生。”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国家或社会的安定局面 |
近义词 |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太平盛世 |
反义词 | 兵荒马乱、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政治评论 | “近年来,国家政策得当,人民生活改善,可谓河清海晏。” |
历史评价 | “唐朝盛世,河清海晏,百姓安居乐业。” |
文学作品 | “他笔下的世界,是河清海晏的理想社会。” |
四、文化内涵
“河清海晏”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承载了古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五、总结
“河清海晏”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也寄托了人们对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美好愿望。在现代语境中,它常被用来描述国家治理有方、社会稳定的良好状态。
关键点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
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 |
使用场合 | 政治、文学、历史等正式语境 |
文化意义 | 体现对和平与安定的追求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河清海晏”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理想社会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