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视眈眈的意思】“虎视眈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对某事或某人怀有强烈的觊觎之心,目光锐利、充满敌意,随时可能采取行动。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动物形象,用“虎”来比喻具有威胁性的人物或势力。
一、成语含义总结
“虎视眈眈”字面意思是像老虎一样瞪大眼睛盯着猎物,形容人对目标非常关注,带有强烈的占有欲或敌意。它多用于描述一种紧张、戒备或潜在冲突的氛围。
- 出处:出自《周易·颐卦》:“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 结构:主谓结构,强调“注视”的状态。
- 感情色彩:中性偏贬义,多用于负面情境。
二、详细解释与使用场景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虎视眈眈 |
拼音 | hǔ shì dān dān |
出处 | 《周易·颐卦》 |
含义 | 形容像老虎一样盯紧目标,带有敌意或觊觎之心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或势力对他人或目标的强烈关注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贬义 |
近义词 | 目光灼灼、虎踞龙盘、窥伺机会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
使用场景 | 描述竞争、威胁、警惕等情境 |
三、例句展示
1. 对方公司虎视眈眈,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2. 他虎视眈眈地盯着那块土地,似乎随时准备出手。
3. 老虎在丛林中虎视眈眈,等待猎物出现。
四、注意事项
- “虎视眈眈”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在正面或中性场景中。
- 常与“伺机而动”、“蓄势待发”等词语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虎视眈眈”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观察。在现代语境中,它依然广泛应用于文学、新闻、日常交流等领域,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