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旁观的成语解释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明明可以出力,却选择不参与、不干预。这时候,“袖手旁观”这个成语就派上用场了。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站在一旁,不采取任何行动的态度。下面我们将从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以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袖手旁观
拼音:xiù shǒu páng guān
意思:把手藏在袖子里,站在一旁观看。比喻对事情的发展漠不关心,不加干涉或帮助。
感情色彩:贬义词
使用场景:常用于批评那些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不主动提供帮助的人。
二、成语来源
“袖手旁观”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治世也,非以独见为明,而以群策为智;非以独断为勇,而以众谋为功。若乃袖手旁观,坐视成败,则非君子之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德之人治理国家,不是靠个人见解来显示聪明,而是依靠大家的智慧;不是靠独自决断来表现勇敢,而是依靠集体的谋略来成就功业。如果只是袖手旁观,坐看成败,那就不符合君子之道。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袖手旁观、冷眼旁观、置身事外、漠不关心 |
| 反义词 | 积极参与、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助人为乐 |
四、用法举例
| 例句 | 解析 |
| 他看到朋友被欺负,却袖手旁观,真是让人失望。 | 表达对冷漠行为的不满。 |
| 在团队合作中,不能总是袖手旁观,要积极参与。 | 强调责任和参与的重要性。 |
五、常见搭配
- 袖手旁观的态度
- 袖手旁观者
- 袖手旁观的行为
- 袖手旁观的后果
六、总结
“袖手旁观”是一个具有明确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他人困境或事件发展时,表现出冷漠、不作为的态度。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道德评判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中,倡导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尤为重要,避免成为“袖手旁观”的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袖手旁观 |
| 拼音 | xiù shǒu páng guān |
| 含义 | 不参与、不干预,保持冷漠态度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感情色彩 | 贬义 |
| 近义词 | 冷眼旁观、置身事外 |
| 反义词 | 积极参与、挺身而出 |
| 用法 | 描述冷漠、不作为的行为 |
| 常见搭配 | 袖手旁观的态度、行为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袖手旁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这种态度,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