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原文】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地区寒冷、荒凉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边疆战士艰苦生活的同情与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
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边塞风光的独特魅力与戍边将士的坚韧精神。诗句中“瀚海”、“阑干”、“百丈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北方边塞的严寒与荒凉;而“愁云”、“惨淡”、“万里凝”则渲染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二、原文与解析对照表
原文 | 解析 |
瀚海阑干百丈冰 | “瀚海”指大沙漠,“阑干”形容冰层交错如栏杆,“百丈冰”极言冰层之厚,描绘出边塞的严寒与荒凉。 |
愁云惨淡万里凝 | “愁云”象征忧郁的天气,“惨淡”形容阴暗无光,“万里凝”表示天空中的云层凝结不散,营造出压抑的气氛。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比喻雪景如春日般突然降临,表现出边塞雪景的壮丽与变化之快。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用“梨花”比喻雪花,形象地描绘出雪后满山遍野的洁白景象,富有诗意。 |
散入珠帘湿罗幕 | 雪花飘落进帐帘,打湿了帷幕,表现了边塞生活的真实场景。 |
狐裘不暖锦衾薄 | 表达了在寒冷环境中,即使穿着厚实的皮衣也难以御寒,体现戍边将士的艰辛。 |
将军角弓不得控 | 将军拉不开弓弦,因天寒手僵,进一步说明环境恶劣。 |
都护铁衣冷难着 | 铁甲冰冷难以穿上,再次强调边塞的寒冷与艰难。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再次点题,强化边塞的寒冷与苍茫,为送别场景奠定情感基调。 |
三、总结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经典句子,以其独特的意境和强烈的画面感,成为边塞诗中的代表之作。诗句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戍边将士的敬意。通过对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丽雪景,更突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壮美并存的特点。
该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是中国古代边塞诗的杰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