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兰溪棹歌释文】《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情的诗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要总结及释文。
一、诗歌简介
《兰溪棹歌》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光的七言绝句,通过描绘江水、渔舟、山色等自然景物,表现出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情趣。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隐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二、原文及释文
诗句 | 释义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 凉爽的月光像弯弯的眉毛挂在柳树环绕的水湾上,越中的青山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中,如同一面镜子。 |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兰溪连下了三天桃花雨,夜里成群的鲤鱼游到了浅滩上。 |
三、
《兰溪棹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诗中“凉月”、“柳湾”、“山色”、“桃花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春夜之中。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山水诗的典型风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体悟。
四、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月”、“柳”、“山”、“雨”等自然意象,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 画面感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情感含蓄:诗中虽未直抒胸臆,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安然。
五、结语
《兰溪棹歌》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蕴含人生哲理的抒情诗。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