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副其实的意思】“名副其实”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意思是“名声或称号与实际相符”。也就是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与其真实情况、能力、品质等是一致的,没有虚名。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评价是真实的,不是徒有其表。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名 | 名声、名誉、称号 |
副 | 匹配、符合 |
其实 | 实际的情况、真正的状况 |
因此,“名副其实”可以理解为: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即“名不虚传”。
二、成语来源
“名副其实”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为人,必有其德,而无其名;有其名,而无其实。”后来在《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中也有类似表达:“名不副实,物莫能容。”
不过,现代广泛使用的“名副其实”一词,是在近代逐渐形成的固定搭配。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名不虚传、货真价实、实至名归 |
反义词 | 名不副实、徒有虚名、名过其实 |
四、使用场景
- 褒义场合:用于称赞一个人或事物确实达到了应有的水平或声誉。
- 例句: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专家,对行业有深入研究。
- 中性或贬义场合:有时也可用于讽刺那些表面光鲜但实际不行的人或事。
- 例句:这个公司号称高科技企业,但产品却名不副实。
五、总结
“名副其实”是一个表达“名与实相符”的成语,强调的是真实性与匹配度。它不仅用于评价人物,也常用于评价事物、产品、服务等。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使用该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准确、生动。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名副其实 |
拼音 | míng fù qí shí |
释义 | 名声与实际相符 |
来源 | 《后汉书》《三国志》等文献 |
近义词 | 名不虚传、实至名归 |
反义词 | 名不副实、徒有虚名 |
使用场合 | 褒义、中性、贬义(视语境) |
适用对象 | 人、事物、产品、服务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名副其实”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工具,更是对真实性和诚信的一种肯定。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名副其实”的态度,有助于建立信任和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