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突的位置和作用】在中医理论中,穴位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防治疾病的作用。扶突穴是人体十二经脉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颈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从扶突的位置与作用两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扶突的位置
扶突穴,又名“扶输”,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人体颈部侧面,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当喉结旁开1.5寸(约两指宽)处。具体定位方法如下:
- 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前倾。
- 在颈侧,喉结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可触摸到一个凹陷处。
- 约在喉结与耳垂连线中点附近。
该穴位常用于治疗颈部、咽喉及面部相关疾病。
二、扶突的作用
扶突穴在中医临床上主要用于调理气机、清热解毒、缓解咽喉肿痛、改善吞咽困难等。其主要作用包括:
1. 清热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2. 通络止痛:对颈部僵硬、疼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3. 调节气机:有助于疏通肺胃之气,改善气滞血瘀。
4. 辅助治疗面瘫:常配合其他穴位用于面神经麻痹的治疗。
三、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穴位名称 | 扶突(扶输) |
所属经络 | 足阳明胃经 |
定位位置 | 颈部侧面,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后缘 |
功能作用 | 清热利咽、通络止痛、调节气机、辅助治疗面瘫 |
适应症 | 咽喉肿痛、声音嘶哑、颈部疼痛、吞咽困难、面瘫等 |
操作方式 | 可采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式 |
注意事项 | 避免用力过猛,防止损伤血管或神经;孕妇慎用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扶突穴在中医治疗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了解其准确位置和功能,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或自我保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