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古诗一剪梅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2025-09-13 05:07:27

问题描述:

古诗一剪梅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3 05:07:27

古诗一剪梅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一剪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深受后人喜爱。本文将对这首词进行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并以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原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注释

词语 注释
红藕 指秋天的荷花,已凋谢,香气不再浓郁。
香残 香气消散,暗示季节已深秋。
玉簟 玉质的竹席,形容凉爽的床席。
轻解罗裳 轻轻解开丝织的衣裳,表示独自一人。
兰舟 木兰木造的船,代指游船,也象征高雅。
锦书 书信,古代用锦缎写信,表示珍贵。
雁字 大雁飞行时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常用来寄托书信。
花自飘零 花朵自然凋落,比喻人生无常。
水自流 水自然流动,象征时间流逝。
一种相思 表示两人之间共同的思念之情。
两处闲愁 分别在两地,各自感到忧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这种情感无法摆脱。
才下眉头 刚刚从眉间消失。
却上心头 又回到心中,形容思绪不断。

三、翻译

秋天的荷花已经凋谢,香气也渐渐消散,竹席变得凉爽。我轻轻脱下衣裳,独自一人登上小船。天上的大雁飞回来的时候,谁会寄来书信呢?月亮洒满了西楼,我望着远方,心中充满思念。

花儿自然地凋落,水流也默默地流淌。我们彼此有着相同的思念,却分隔两地,各自承受着愁绪。这种情感无法排遣,刚刚从眉间散去,却又涌上心头。

四、赏析

李清照的《一剪梅》通过描绘秋景与孤寂心境,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词中“红藕香残”、“玉簟秋”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花自飘零水自流”则暗喻人生的无奈与命运的无常。全词语言婉约,情感真挚,展现了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的细腻与深情。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千古名句,形象地刻画了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的心理状态,令人感同身受。

五、总结

《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真挚动人的情感打动人心。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词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思念。整首词结构紧凑,意境深远,体现了李清照词作的典型风格。

六、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作品名称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宋词)
主题 相思、孤独、秋景
语言风格 婉约、细腻、含蓄
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重点 情感真挚、意象优美、心理描写细腻
时代背景 北宋末年,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分居两地

如需进一步探讨李清照其他作品或宋代词风,欢迎继续交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 【男生说的飞叶是什么意思】在日常交流中,有时候男生会用一些比较文艺或者带有隐喻的说法来表达情感或想法。...浏览全文>>
  • 【ddy代表什么】“ddy”是一个常见的缩写,其含义根据不同的语境可能有所不同。在日常交流、网络用语、技术领...浏览全文>>
  • 【ddx指标什么意思】DDX指标,全称为“大单净量”,是股票市场中一种用于分析主力资金动向的技术指标。它主要...浏览全文>>
  • 【ddx是什么意思呢】“ddx”是一个在不同领域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的缩写,常见于医学、计算机科学和日常交流中...浏览全文>>
  • 【ddwrt路由器怎么设置】在使用DD-WRT固件的路由器时,很多用户会遇到如何正确配置的问题。本文将对DD-WRT路由...浏览全文>>
  • 【ddwrt打印机服务器】DD-WRT 是一款开源的固件,广泛用于路由器设备,以提升其功能和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用...浏览全文>>
  • 【ddu什么意思】“DDU”是一个常见的缩写,根据不同的语境,它可以代表多种含义。以下是对“DDU”常见解释的总...浏览全文>>
  • 【ddung饼干热量】“ddung饼干热量”是许多关注健康饮食或控制体重人群关心的话题。ddung(디딩)是韩国知名的...浏览全文>>
  • 【ddt52是什么二极管】在电子元件中,二极管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具有单向导电性。而“ddt52”这一型号的...浏览全文>>
  • 【duang的隐晦意思】“duang”这个词在网络上曾一度流行,尤其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中频繁出现。它最初...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