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原文对应翻译】《屈原列传》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屈原所写的传记,全文以简洁的语言记录了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其悲剧命运,展现了他忠贞不屈的精神和对楚国的深切关怀。以下是对《屈原列传》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的对照总结。
一、文章
《屈原列传》主要讲述了屈原的出身、政治经历、文学成就以及被流放后的遭遇。文章通过描述屈原的忠诚、才学与理想,反映出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司马迁对屈原的高度评价与同情。
文中提到屈原曾担任楚怀王左徒,参与国家大事,主张联齐抗秦,但因遭谗言而被疏远,最终投江自尽。他的作品如《离骚》《天问》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 屈原,名平,是楚国同姓的人。 |
为楚怀王左徒。 | 任楚怀王的左徒。 |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学识广博,记忆力强,通晓治国之道,擅长言辞。 |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在朝廷内与君主谋划国家大事,在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
王甚任之。 | 楚怀王非常信任他。 |
令尹子兰、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 令尹子兰、上官大夫与他同朝为官,嫉妒他的才能。 |
因谗而怒,使屈原于顷襄王。 | 因为谗言而发怒,将屈原贬到顷襄王那里。 |
顷襄王怒而迁之。 | 顷襄王愤怒地将他流放。 |
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边行走吟诗,面色憔悴,形体干瘦。 |
遂自投汨罗以死。 | 于是自己投汨罗江而死。 |
《离骚》者,犹离忧也。 | 《离骚》的意思,就是遭受忧患。 |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 上天是人的开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 人在困顿时会回归本源,所以劳累疲惫时,没有不呼喊上天的;病痛痛苦时,没有不呼唤父母的。 |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 《国风》虽然描写爱情,但不过分;《小雅》虽有怨恨,但不混乱。 |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 像《离骚》这样,可以说是兼备了这些特点。 |
三、总结
《屈原列传》不仅是对屈原个人生平的记载,更是对楚国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映。通过对比原文与翻译,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屈原的思想情感与历史背景。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值得后人反复研读与思考。